八大處由西山余脈翠微山、虎頭山、盧師山所環抱,三山形似座椅,八座古剎星羅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自然天成的“十二景觀”更是聞名遐爾,古人即贊曰“三山如華屋,八剎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則如屋外花園”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處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過于西山諸勝。

八大處公園因二處靈光寺供奉世間罕存的釋迦牟尼佛靈牙舍利而馳名海內外,近年來靈光寺內先后修建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墻,500羅漢浮雕與佛牙舍利形成了佛法僧一體的圓滿。
一處是長安寺,始建于明代(1504年),寺院內植玉蘭、白皮松等珍貴花木,并設有八大處文物展覽。
二處是靈光寺,創建于唐代,是八處中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一處。寺院依山而建,院內存有元代遺留的一棵銀杏樹。西院峭壁下有蓮池,蓄養著各色金魚,池旁有遼代塔基。為供奉從塔基中發現的十一世紀釋迦佛靈牙舍利,特在寺北院新建了一座八角十三層佛塔,塔高51米,為靈光寺增添了新的景色。

三處是三山庵。這里只有一個院落,游人以此作為登山的起點。
四處是大悲寺,共三層殿堂 ,前殿內有十八羅漢雕像,傳說是元末雕塑家劉元的作品。
五處是龍泉庵,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后經重建,現保存較完整。這里是游人休息飲水的地方。
六處是香界寺,為八大處的主寺。過去是封建帝王游山休息之地,正殿供奉大佛三尊,庭院有一高大的白玉蘭,傳說植于明代。

七處寶珠洞,是八大處中山勢最高的一處。這里有一座乾隆題字的牌坊。洞口附近的巖石為礫石膠結巖,形似蚌珠,故名寶珠洞。傳說清代海岫和尚曾在洞里住過多年?,F洞內還有他一個塑像,俗稱“鬼王菩薩”。
八處是證果寺,西北角有石崖洞穴如屋,叫秘摩崖,位于師山半腰。洞內有石桌、石床、石門和石窗。相傳七世紀隋唐時,有位盧師和尚從江南來到這里,在秘魔巖里居住了下來,不久便收了兩個弟子。當時天旱禾苗枯萎。他的兩個弟子自薦能呼風喚雨,并一起跳進附近的泉水池里,化成兩條青龍。不久,下起了大雨,救活了莊稼。從此,人們把這座山稱盧師山,把秘魔洞叫盧師洞。百姓修堂建廟以示敬意。